回顧上半年我們邀請各領域專家,探討政策倡議、就業發展等議題,也走出室內到都市之肺的大安森林公園、桃園高鐵博物館,每一次的活動都非常充實。
視障成員們的聲音渲染了整個早晨,熱烈和志工朋友交流平從事的休閒活動。
圖說:小組成員討論休閒活動相關的議題(圖說結束)
我們本次討論的休閒活動有
1.除了讀書或工作之外,大家覺得休閒活動是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原因為何?
很重要,可以放鬆心情,紓解工作與讀書所帶來的壓力。
2.大家會從事哪些靜態的休閒活動?大家會從事哪些動態的休閒活動?
靜態的有閱讀、聽音樂、攝影、飲茶(食)、寫作、聊天、棋藝…;動態的有登山、游泳、跑步、單車、繞境、唱歌…
圖說:小組成員討論的動態及靜態休閒活動,由社工協助寫在白板上(圖說結束)
3.利用創意與巧思,視障者要怎麼玩象棋、曝克牌、圍棋、麻將呢?
我們這組是以「麻將」進行討論,麻將因為摸牌對我們非常困難,所以要告知任何捨牌或名牌的動作;另外我們需要先透過牌紋來認識國字;因為麻將牌對先天全盲來說,無法判斷國字的字形,所以要改用撲克牌麻將貼點字進行遊戲。
最後洗牌的難易度更高,所以可以使用權自動洗牌機來完成洗牌與堆排的任務。
圖說:小組成員討論如何利用創意與巧思進行遊戲,由社工協助寫在白板上(圖說結束)
4.思考有哪些休閒活動是視障者無法從事的?其原因為何?
(大家來動動腦,想一想)
團體討論也針對象棋、圍棋、麻將及寶可夢手遊四項娛樂活動了解視障者應如何進行,視障者透過不同材質或凹凸點來分辨我方或敵方,再利用點字膠膜了解棋子上的字型;麻將亦可透過撲克牌貼上點字膠膜來進行;至於寶可夢手遊多半需要明眼人協助方可完成,期盼未來手機遊戲APP製作也能夠了解視障者的需求,增加語音功能,提升視障者休閒娛樂的多元性。
最近一定聽過「狼人殺」遊戲,我們角色牌上貼上點字,讓視障青少年克服閱讀困難。
桌遊玩家—張紘語志工帶領我們進入這一場以語言描述推動、分析判斷的策略類遊戲中,大部份的成員皆初次接觸這款遊戲,有的人在懵懵懂懂的狀況下「被殺了」,覺得相當委屈;有的人不小心露出破綻,惹得全場哄堂大笑;有的人仔細分析他人前後話語是否呼應,捍衛自己的組員。
圖說:小組圍坐成一個大圓,開始進行一場「狼人殺」的攻防戰(圖說結束)
討論如何透過推理分析來「敵方」和「我方」進行蒙騙,每位成員都有著不同特質,如同遊戲中每個角色牌都有不同的技能。透過遊戲的設計與調整,即使受到視力上的限制,視障者同樣可以和大家一起玩樂,大家約好了,下次有機會再來一場決鬥吧!
圖說:團體大合照(圖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