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稿工作任務是將聲音現場的真實轉譯,在有限時間內將聲音現場以文字重現,例如對話、座談、採訪、會議口語現場都屬於聽打員的工作範圍。對聽打員而言,時間是重要的夥伴,也是難纏的敵人。把稀鬆平常的口語轉換為文字有什麼難的,一般人往往想得簡單,殊不知話語情境中存在著許多變數,在講求效率的工作裡樹立起大大小小的障礙,這些障礙有消耗時間、挑戰耐心,讓人體會不厭其煩的意義。
錄音環境不良或微弱音訊像是來自外太空般遙遠;或是那些慣性偏弱的語尾、破碎不成句的話語,以及邊講邊想的猶疑,都得全神貫注豎耳傾聽,重播再重播反覆聆聽以逐步釐清對話內容,兩個聲音同步重疊在數秒之間,誰也不讓誰,也得反覆仔細聆聽聽個幾遍,或一場多人出席的座談,不僅要辨認男聲、女聲,還要透過或低沉或沙啞或輕柔的語調特徵等,完整記錄個別人物的前後發言。
音檔裡人們也許是產業調查或是質性研究訪談,不同專業領域的案件,需要調度不同知識庫的關鍵字,從這些專業用語抓出線索將它捕捉蒐集記憶起來,減少下一次遇到的時間,可以減少找尋的時間,另外有些人的口語表達有著明顯的混血特徵,國語、台語、客語、日語、英文或流行語,甚至在日常用語之中,從口語轉換至書面文字之歷程,需要參照、提取的詞彙資料庫較為龐雜,隨經驗不斷累積本地口語的轉換技巧是,聽打員艱困難點的必經歷程。
當文字敲打落定,工作並未就此結束,通篇檢視、校定錯字、釐清疑難、統一用詞是例行的收尾工作,盡可能完整重現這些真實,是簡單又不簡單的工作。
好奇心:
錄音檔的內容包羅萬象,從開會、演講、訪談到檢警辦案,五花八門的內容不僅可以增廣見聞,可以從中了解各行各業的辛苦與內幕,或者認識到社會的不同層面。如果對各種領域充滿好奇和求知慾,能夠抱持著開放的心胸,會讓你在從事這份工作時,也從中獲得許多樂趣和新知。
配合度:
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一開始可以從短時間的聽打案子開始承接起,可以知道自己的實力,這樣可以知道要如何安排時間,在要求交稿時能準時交稿,若是時間安排會有問題,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再接,不要等到該交稿交不出來才提出各種理由拖延,萬一真的發生臨時的狀況,要提前告知轉給讓其他人,若打到一半的話,也需要告知打到哪裡,讓下一位可以順利接手,更何況有些需要反覆聽音檔內容才能打出高正確性的稿件,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
(一般而言,一小時的演講約有15000-16000字,可能就要3~4個小時或更久)
避免錯別字:
最容易出現的錯別字首推「的」和「得」或者是「在」和「再」,每做一小段尤其反覆聽的時候一定要順便檢查一下用字的正確與否,其他自己不確定的字,也可以利用Google確認正確性,可是對於我們視障者來打的話,還會有校稿員再次幫我們進行校對,因為我們有些人沒有字形概念或有些字是罕見字或特殊字形很少使用。
了解客人的需求:
客人有特殊的要求要遵守,這樣成品才能坐到客製化,基本上「嗯嗯嗯」、「啊啊啊」、「對對對」這種結巴的斷斷續續的語氣詞都不用寫入,可是逐字稿遇到口吃的人,當聽到「我我我我的東西」,對方說幾個我就要打幾次,除非有說文字稿能修飾成易讀易懂。
另外有時一個音檔中,會有數個人出現,通常從講話的口音可以辨別不同的講者,因此應依不同講者標示,未來詩娟會帶大家來認識,不過在此先說明,會依逐字稿公司有所不同,會以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來做解說。
用詞一致性:
先後出現相同的專有名詞、人名用字要統一與一貫,並且要考量習慣用字,若找不到的需要全部統一且需要進行標註,會依逐字稿公司有所不同,會以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來做解說。
善用工具:
不知道的詞彙,不懂的東西都可以先查一下Google上的資訊,可以補充一些知識,不僅讓自己聽打的文件更正確,也可以進行地更順利。
個案都是各行各業的高手,不要只是打出同音的字詞,有任何不確定的地方尚未求證需要做好標記,確保交件前有回頭再聽並確認專有名詞的正確性。此外,某些部分如果聽不出來講者到底在講什麼,需要做時間碼標出來,後續再重複確認讓稿件更完整,訪談中出現一些人名、地名、學校、機關等,可以依據訪談中,介紹哪一個單位,可以利用Google找到正確的名字或名稱寫法。
(謎知音:有人講話快如機關槍,或有人講話就是慢半拍,該怎麼辦呢?)